早已離開聯想集團一線的柳傳志,以75歲高齡,卻依然站在中國企業界的最前面。
過去的一段時間,聯想集團,這家中國最成功的國際化企業之一,在網絡民粹主義的攻擊中,飽受非議甚至呈現出風雨飄搖的態勢,但在經歷了轉行陣痛與短暫蟄伏之后,2018/2019財年財報中,聯想集團業績全面飄紅,全年營業額超過3422億人民幣,凈利潤達40億人民幣,以23.4%的市場份額重新奪回了全球個人電腦第一的寶座——這樣的回應,幾乎做到了一家企業能做到的極致。
無妄的攻訐同樣波及到了老柳身上,但被許多人忽略的事實是,柳傳志早已離開了聯想集團經營的一線,放手讓其獨立成長,而這位年過古稀的老人,在下更大的一盤棋:
柳傳志一手主導的多元化,曾被認為是聯想不務正業、不搞研發的罪魁禍首,也是其最為被詬病的“痛點”,但如今,老柳執掌的聯想控股卻已經成為真正爆點:他在2001年開始著力打造聯想控股,今年終于進入了豐收期——3月28日,聯想控股發布的2018年年報顯示,2018年全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589.20億元,同比增長13%。值得注意的是,聯想控股戰略投資業務五大板塊首次全面盈利。
聯想控股,作為柳傳志企業戰略的試驗田,已經成長為參天大樹,而多元化,這件聯想堅持了近20年、也被非議了近20年的事情,卻實打實的為聯想帶來了諸多好處,并且即將進入豐收期。
扎實!獨角獸孵化器
在PC產業誕生之初,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的一句話至今仍被諸多IT人奉為圭臬:“微軟距離破產永遠只有18個月”,時至今日,這個周期甚至被縮短了許多倍——而多元化,恰好正是能緩解危機壓力的最佳方式。
時間回到2001年,彼時的柳傳志把聯想集團交給楊元慶、神州數碼交給郭為,而57歲的他則帶著母公司聯想控股扎進投資領域,正式開始實施多元化戰略,其初衷就是為了規避單純依賴IT業務的結構風險。
居安思危,讓人不得不佩服柳傳志作為企業家的眼光,現今的聯想控股業務主要由“戰略投資+財務投資”雙輪驅動。其中,戰略投資業務關注IT、金融服務、創新消費與服務、農業與食品以及新材料五大板塊,已投資20余家企業,從中國最大的租車公司神州租車到中國領先的互聯網金融服務公司拉卡拉,從中國最大民營口腔服務連鎖品牌拜博口腔到中國最大水果全產業鏈公司佳沃鑫榮懋……諸多獨角獸呼之欲出。在去年以15.34億歐元完成收購盧森堡國際銀行(BIL)89.936%股權,更是為自己納入了一份支柱型資產。
財務投資業務則涉及天使投資、風險投資和私募股權投資等,覆蓋企業成長的所有階段,管理基金總規模超過1000億人民幣。如今資本市場上叱咤風云的科大訊飛、中聯重科等公司,都曾經是聯想控股的財務投資項目。
顯而易見,無論是財務投資還是戰略投資,聯想多元化戰略的投資標的大多已經具備了“獨角獸”的資質與體量,聯想的構架也早已不再是單純依賴IT業務時的風雨飄搖,已經具備了相當的抗風險能力。無怪乎柳傳志曾經自信的說:“現在這個結構,能夠使我們這個企業基礎穩固……,即便聯想集團這塊業務遇到挫折,我們依然能夠活下去,而且能再繼續生出新的高科技企業,或者能夠促使聯想集團勇于突破。”
實惠!雙輪驅動的驅動力
相對傳統行業,IT產業具有更多的不確定性:一項技術的更新換代,也許會讓名不見經傳的“小蝦米”異軍突起,也能讓巨頭隕落;一個風口的出現,帶來的可能是企業未來戰略的根本性調整——甚至聯想自己,也曾經歷過錯失移動互聯戰略布局的陣痛。
柳傳志的多元化布局,為曾經低迷中的聯想爭取了更多的時間并最終扭虧為盈,在投資未來、分擔風險的同時,找到了全新的企業驅動力。
綜觀聯想控股2018年財報,戰略投資業務的全面盈利,意味著其戰略上的定性和耐心開始收到了回報;而財務投資的良好基本面也為其后續的發展打好了根基。
財務投資板塊優秀的業績表現,一方面顯示出聯想控股在財務投資領域的十余年的成熟經驗與良好布局,另一方面也為聯想控股貢獻了穩定的現金流,是戰略投資板塊逐步成熟前的重要資源支持。
柳傳志一直堅信:“再有活力的企業,再有創新能力的企業離開資金是不行的。”在他看來,卓有成效的多元化投資,是聯想能夠更進一步的關鍵,“可以用這些資金、能力去支持我們在高科技領域更大的一搏。”柳傳志如是說。
如果說財務投資板塊是聯想控股的現金奶牛,那么戰略投資板塊則是聯想控股營收增長的引擎。眾所周知,對于聯想這樣體量的上市公司,業績從來不是單純的數字那么簡單,資本市場看重短期利潤,主要由財務投資板塊貢獻,而戰略投資著眼未來,需要持續投入、做大做強以實現規模效應,必須有足夠投入支持,才能把握住未來業績。
如此一來,就不難看出聯想控股雙輪驅動的價值所在了——從最初的規避純IT業務結構風險的多元化試水,到今天的全面開花,年過35歲的聯想依舊充滿活力。而一手現金一手未來的柳傳志,也已經讓聯想切實感受到了多元化帶來的實惠。況且,如今我們已經進入了互聯網+的時代、跨界的時代。此時,聯想控股投資的眾多創新企業,恰恰能夠為聯想集團提供更多的創新動力。另一方面,聯想控股通過財務投資積累的豐厚利潤和現金,也能夠為聯想集團的新業務開拓提供有力的保障。
方便!自己家“賽馬場”
多元化為聯想帶來的另一個不為人知的好處是管理人才的層出不窮。而這一點同樣被選擇性的忽略了。
在中國企業的發展史上,當年的聯想集團權力交接是幾乎一定可以寫進管理教科書的,柳傳志轉行多元化之路、分拆聯想集團與神州,不僅成就了楊元慶與郭為,更造就了中國IT領域最優秀的兩家兄弟企業。而聯想的帥才培養“賽馬說”,也一直以來都是中國企業界教科書式的人才培養方略,“在賽馬中識別好馬、才能發現千里馬”、“折騰是檢驗人才的唯一標準”……柳傳志這些二十年前的管理箴言今日仍時常被提及。
在聯想看來,最好的認識人才和培養人才的方法就是讓他做事。但在今天資本大行其道的市場上,強調風口與急功近利的大環境下,有多少風險投資方肯讓賽馬扎扎實實繞賽道跑一圈?往往發令槍剛剛響起,許多“好馬”已經因為不符合資本方賺快錢的要求,而被取消了比賽資格。
但在有多元化長遠戰略的聯想,這一切都不是問題。
在一次內部演講中,柳傳志的三句話讓許多年輕的創業者興奮不已:“使得有能力的年輕人能夠通過創業、創新,展現出他們的才華。”、“給有能力的年輕人搭建更多的舞臺。”、“讓年輕人擁有自己的天地,才能真正的成為優質賽馬。”——對于擁有著天使投資、風險投資、戰略投資完整投資鏈的聯想而言,這并不是一件難事。
聯想多元化投資,為自家已經提前一步圈下了諸多的“賽馬場”,并且在聯想控股的整體戰略布局下,各個場地井然有序、互不影響,可以讓馬場上的“賽馬”有充分的發揮空間,假以時日,聯想資本版圖下新的獨角獸誕生并崛起之時,更多能夠獨當一面并且具有明顯“聯想特色”新生代企業家,也將在各行業脫穎而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