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消費者都認為,動輒數十頁的保險合同里的條款太復雜,難以理解。保險條款難以“通俗化”,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保險條款的專業性和保險合同的特殊性。

保險條款的專業性體現在需要用一系列專門術語描述有關保險的相關事項,如投保人/被保險人/保險責任、除外責任、保險金額、保險費、保險利益等等,這里向大家重點闡述幾個術語的概念:
1、投保人
“投保人”指買保險的人,被保險人是受保險合同保障的人。如父親給10 歲的兒子買保險,父親是投保人,兒子是被保險人。請記住投保人與被保險人的區別:享受保險的是被保險人,不是投保人。
2、保險責任
“保險責任”指的是保險公司承擔賠付的范圍,“除外責任”指保險公司不予承擔賠付的范圍。任何一種保險都會在合同中明確保險責任范圍和除外責任范圍。
3、保險金額
“保險金額”指的是投保人希望獲得保障的金額,而保險費是投保人為獲得保障需要交付的金額,也就是購買保險產品的價 格。
保險合同的特殊性則在于,它是格式條款合同,一般是由保險公司擬定的,那么,保險公司會不會制訂“霸王條款”隨心所欲地擬定保險合同?對此,保險監管部門會有強有力的監管舉措:
根據規定,每款保險產品上市之前都會經過監管部門(銀保監會)的備案或審批,以保護投保人的合法權益。同時,《保險法》也有相關規定要求保險公司對保險條款,尤其是對除外責任條款做出明確的說明。
4、除外責任
一般除外責任主要包括兩類:一類是保險公司在產品設計時,未納入承保的風險,如核風險、艾滋病等等;另一類是投保人、被保險人的故意行為、違反道德或違法行為造成的損失。除此之外,有的保險產品將未列入保險責任范圍的其他風險都列為除外責任。
客戶務必要仔細閱讀條款中的保險責任和除外責任,明確所購買的保險到底能保障哪些風險,與自己的需求是否一致。了解更多專業的金融保險知識,尋求專業人士的技術支持,這樣才能幫助自己做出正確的保險選擇,做不會“受騙”的保險消費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