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由京東數科主辦的“JDD杯”京東數科第一屆私募實盤交易大賽深圳論壇盛大開幕,證券、基金、期貨、私募等數百位專業人士濟濟一堂。論壇首次揭曉了第一屆私募實盤交易大賽五個策略組的季度冠軍,在資本市場劇烈起伏的背景下,從2000多只參賽私募產品中脫穎而出。
據京東數科私募大賽數據顯示,截止8月31日,共有1233家私募機構參加比賽,機構規模達到數萬億之巨,既有百億規模的行業明星,又有”迷你版”用戶推崇的特色私募。
如今,私募已成長為財富管理領域的“新星”。據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目前私募市場規模達到13.42萬億,快速增長,與公募基金規模比肩。但縱觀財富管理行業格局,行業“馬太效應”顯著。如私募行業,近六成私募機構管理規模尚未突破5000萬元,這部分私募機構在數量上卻是主力軍。
面對行業痛點及“馬太效應”,金融科技成財富管理行業第二成長曲線的新引擎。目前,金融科技下半場的核心是資管科技,已經成為行業共識。在財富管理供給側改革和資管新規的大背景下,財富管理機構憑借資管科技能力,深度改變產品設計及募集能力,高效提升投研風控能力,是開辟新航道、把握新增長機遇的重要節點。
某私募機構負責人認為,“在私募行業中募集和投研非常重要,但信息不對稱嚴重耗損著從業者的精力。特別是如今流量日益昂貴,產品募集效率,已經成為了中小私募機構之痛,急需金融科技公司幫助。特別是像京東財富為代表,資管科技非常領先的公司,結合不同機構的特點,高效、精準完成募集、投研等重要工作。
經過多年的發展,在服務金融機構方面及用戶運營方面,京東財富積累了一套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即通過多維度數據、場景分析,構建全套的財富管理數字化轉型,提供端到端的解決方案。
一方面,從行業用戶確切需求出發,深度理解用戶需求,按需定制,幫助財富管理行業機構,構建平臺化產品體系。比如,圍繞活期、儲蓄、消費零用錢等潛在理財需求,聯合多家金融機構打造了京東小金庫、京東小金保、京東小金卡等平臺級產品。
另一方面, 基于大數據用戶洞察,將財富管理人群,按照資產管理習慣細分,實現“貨找人”場景化模式,幫助用戶做精準資產配置。
以京東小金卡為例,早在2019年1月,京東財富聯合浦發銀行、中信銀行,發布了兩張京東小金卡。作為一張具有互聯網基因的借記卡,京東小金卡除了有消費、轉賬、儲蓄功能之外,還實現自動簽約發卡銀行的明星余額理財產品。不僅滿足了個人用戶對資產的流動性、收益率等定制化需求,也為金融機構客戶提供更加開放的平臺服務,大幅增加金融機構的獲客規模,盤活線下網點,將金融機構的金融服務延伸至更多場景當中,打通互聯網線上場景和金融機構線下服務。
京東數字科技財富管理事業部副總經理王蘇寧表示,“京東財富希望基于我們對財富管理行業趨勢的深刻理解,對金融機構與用戶兩端需求的深刻把握,高效解決不同發展階段金融機構的特定需求,助力機構在財富管理行業中穩健發展。”
京東財富自2014年成立以來,已經與100多家基金公司、數百家商業銀行、數十家保險信托公司合作,合作伙伴涵蓋中國市場上所有主流的金融機構,降低行業成本,提升行業科技能力中樞,助力財富管理行業產品供給側改革創新。









